黃帝曰:經脈十二者,別為五行,分為四時,何失而亂?何得而治? 岐伯曰:五行有序,四時有分,相順則治,相逆則亂。 黃帝曰:何謂相順? 岐伯曰:經脈十二者,以應十二月。十二月者,分為四時。四時者,春秋冬夏,其氣各異,營衛相隨,陰陽已和,清濁不相干,如是則順之而治。 黃帝曰:何為逆而亂? 岐伯曰: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脈,衛氣逆行,清濁相干,亂於胸中,是謂大悗。故氣亂於心,則煩心密嘿,俛首靜伏。亂於肺,則俛仰喘喝,接手以呼。亂於腸胃,是為霍亂。亂於臂脛,則為四厥。亂於頭,則為厥逆,頭重眩僕。 黃帝曰:五亂者,刺之有道乎? 岐伯曰:有道以來,有道以去,審知其道,是謂身寶。 黃帝曰:善。願聞其道。 岐伯曰:氣在於心者,取之手少陰心主之俞。氣在於肺者,取之手太陰滎、足少陰俞。氣在於腸胃者,取之足太陰、陽明;不下者,取之三里。氣在於頭者,取之天柱、大杼;不知,取足太陽滎、俞。氣在於臂足,取之先去血脈,後取其陽明、少陽之滎、俞。 黃帝曰:補瀉奈何? 岐伯曰:徐入徐出,謂之導氣。補瀉無形,謂之同精。是非有餘不足也,亂氣之相逆也。 黃帝曰:允乎哉道!明乎哉論!請著之玉版,命曰治亂也。 : u/ d! P0 P4 ]2 Q1 Z% y# w: m
|